您的位置 首页 > 国内资讯

广外艺学子三下乡:青春力量搭桥梁,农产出山见实效

从田间到舌尖,一场跨越城乡的助农接力在夏日的岭南大地生动上演。2025 年 7月,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百炼兴乡实践队,奔赴清远市佛冈县水冚村,聚焦清远麻鸡特色农产品,以青春之…

从田间到舌尖,一场跨越城乡的助农接力在夏日的岭南大地生动上演。2025 年 7月,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百炼兴乡实践队,奔赴清远市佛冈县水冚村,聚焦清远麻鸡特色农产品,以青春之智助力产销,用实际行动书写助农新篇,让乡土好货踏上 “出山” 征程,奔赴城市餐桌 。

溯源乡土物产,锚定助农方向传奇

七月的清远乡村,田间地头孕育着生机,也藏着农产品 “酒香巷深” 的无奈。团队成员初入乡村,便一头扎进调研里。“这里的清远鸡是 2 号清远麻鸡,散养在 10 亩场地,肉质紧实鲜嫩;…… 可这么好的东西,养殖户大多靠线下批发给鸡贩、小商贩,利润薄,销路还窄。” 团队成员在走访中发现,优质农产品与市场需求间,缺的是一条畅通的产销桥梁。

图为调研现场的清远麻鸡。 李庭钰 供图

基于此,团队确立 “调研溯源 + 品牌塑造 + 产销对接” 思路,决心为清远麻鸡特色农产品打通从田间到舌尖的全链路,让乡土物产价值最大化,助力乡村增收。

创新实践破局,搭建产销桥梁

(一)养殖现场调研:摸清产品 “家底”

团队首站来到清远鸡养殖基地。10 亩散养场地里,2 号清远麻鸡或踱步觅食,或振翅栖息,呈现出自然生长的状态。“这些鸡以前都是批发给卖鸡贩,价格压得低,我们辛苦养一场,赚不了几个钱。” 养殖户的话,让团队成员们深知转型迫切。

图为团队成员在养殖场调研。 李庭钰 供图

(二)线上模式打造:开辟销售新途

调研中,团队成员们详细记录养殖规模、品种特性、喂养模式,还与养殖户探讨成本、利润,“得把这些‘家底’摸清,才能给农产品找到精准销路。”并承诺营收所得均归为养殖户、村民及乡村振兴活动。为打破线下批发的局限,团队全力搭建线上销售体系。先是搭建微信购买链接,整合产品介绍、价格、订购方式;同步开通企业微信客服,安排企业微信专人及时解答养殖溯源、购买咨询等问题,拉近与消费者距离。在宣传上,创意海报成为亮点。初版海报以“通鸡令”为主标题,融入百千万突击队和百炼兴乡实践队的团队 logo,既强化身份标识,又增添传播记忆点。此外“通鸡令” 谐音 “通缉令”,极具创意与趣味性,瞬间吸引受众目光。拟人化的表述 “该鸡长期在山间行走目中无人”,赋予了清远鸡鲜活个性,生动展现了其野性生长状态。配图更是直观呈现鸡的形象,能更好增强消费者信任感。文字也精准描述肉质优势,凸显产品高品质。“助力乡村振兴发展” 的标语,契合社会热点,提升产品社会价值与品牌形象。

图为清远麻鸡宣传海报初版。 百炼兴乡实践队 供图

成果量化显现,见证青春实效

一番努力下,助农成果逐步显现。活动期间,清远鸡线上销售额突破 5000 元,帮助鸡养殖户增收 3200 元。“大学生帮我们把鸡卖到了城里,价格还比往年高!以前批发给鸡贩,一只鸡赚两三块,现在线上卖,能多赚不少!”养殖户的感慨,道出增收的喜悦。这些数字,是青春力量赋能乡村的生动注脚。

锚定长效帮扶,续写助农新篇

除以上内容外,团队还用心规划了后续将开展的系列行动:开展养殖技术经验分享会,邀请当地有经验的养殖户一起探讨养殖问题,分享养殖经验,还将邀请专家下乡授课,帮助解决养殖难题,提升产品品质;探索农产品深加工,延长产业链 。

图为团队成员及指导老师合照。 百炼兴乡实践队 供图

“三下乡是起点,不是终点。” 团队成员表示,他们会持续关注乡村,用创意与行动当好乡土物产 “摆渡人”,让青春在助农接力中闪光,让更多农产出山见实效,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的青春动能 。

(通讯员 百炼兴乡实践队)

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门户网站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/showinfo-2-15420-0.html

相关推荐

留言与评论(共有 条评论)
   
验证码: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Q Q: 358067079

邮箱:358067079@qq.com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 9:00-17:30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